服务热线:

15015905508

首页 > 资讯中心
广东全力冲刺普查产排污核算
更新时间:2019/7/9 来源: 浏览次数:1551
< 返回文章列表

  ◆本报见习记者陈昊 记者钟奇振

  累了洗把脸,困了打个哈欠继续奋战,与困难斗智斗勇,和时间做赛跑……为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数据审核和产排污核算工作,连日来,加班加点、夜以继日在广东省污染源普查工作中已是常态。

  目前,广东省普查工作已进入产排污核算冲刺阶段,截至6月21日,全省核算完成率(不含农业源)为99.3%,审核通过率为99.7%。

  争分夺秒:24小时分批分时段登录污普系统,加快核算数据录入

  从5月24日起,为加快核算数据录入,广东省实施分时段上网录入,省生态环境厅普查办每天制定登录排班表,每天24小时分成若干时段,分配到21个市,轮流登录国家污普系统进行数据录入。

  “接到要求,5月底要完成数据录入。”省生态环境厅普查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,广东作为经济大省、人口大省,普查数量大,全省共计67.4万污染源纳入普查,约占全国污染源入户调查总数的1/5,数量居全国第一,数据录入时间非常紧。

  更困难的是,数据录入面临“两难”境地。要想尽快录入,就必须组织“人海战术”。但是,国家统一的污普系统又不能同时容纳太多人登录,否则极易瘫痪。系统一旦瘫痪,之前录入的数据全部丢失。

  为保证系统顺畅,按时完成核算任务,广东迎难而上,决定实施分批分时段登录。

  “东莞:0:00-5:45”“河源:18:00-23:45”……在省普查办的排班表上,记者看到,每天24小时,排班时间细化到分钟,不论深夜、凌晨。

  深夜11点半,在汕头普查办,4个普查员小伙子端坐电脑前,面前每人一罐刚泡开的快食面。“赶紧先填饱肚子。”普查员小伙子告诉记者,“待会12点一到,要连续录入6小时,不能把时间浪费在吃东西上。”

  “快食面、饼干、咖啡、浓茶、感冒药,是各地普查办公室的标准配置。”省普查办相关负责人说,普查员们连续熬夜加班,“白加黑”“五加二”“三班倒”工作模式,充分体现了生态环保铁军奉献担当精神。

  “继续跟各区明确纪律,避免跨时段作业。”这句话,省普查办负责调度的同事每天都要在污普群里说上三四遍。“各地积极性很高,都想把宝贵的时段用尽,经常到时间了还没有下线,充分体现了强烈的责任感。”

  实干巧干:采用大数据综合分析,创新普查工作方式

  深圳市第三产业排污量大、范围广、更替快,对其全部清查势必会对基层普查人员造成负担,深圳市的应对策略是巧用大数据手段,辅助开展此项工作。

  收集市场监管、统计、供电、供水等有关部门的相关数据信息,再结合深圳市涉水污染源排查结果,利用大数据分析、排水去向分析等技术手段,分析测算第三产业主要涉水污染源产排污情况,并形成第三产业主要涉水污染源产排污清单和专题数据库。

  事实上,大数据不仅应用于第三产业污染源普查上,在深圳整个污染源普查行动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
  为保障普查数据完整性,深圳利用大数据筛查技术排查疑似漏表企业,分行业统计废水表、VOCs表、其他废气表和危废表的全市填报率。

  在重点校核产排污核算环节,通过综合分析全市17个产污量大或数量占比大的行业的生产工艺表、原辅材料及能源表和产排污核算表,找出3张表格之间的填报关系,整理成校核规则,用此规则对全市工业企业数据进行筛查,形成这3张表疑似错填、漏填的名单并下发至各区核实整改,尽可能减少了产排污核算环节漏算的可能性。

  “大数据手段与提升普查数据质量的要求无缝结合,让我们的污染源普查工作事半功倍。”深圳市普查办相关负责人表示,通过大数据分析,找出数据审核的盲点和易错点,冲破数据审核停留在“看着也很合理”的限制,精准破解数据审核中“肉眼看不出来”的问题。

  在全省率先完成入户调查数据采集、率先完成数据录入、率先完成污染物产排污量核算……珠海污染源普查各阶段工作都“快人一步”。

  “启动得早,推进得快,创新举措多,成效自然显著。”珠海市普查办相关负责人表示,珠海高效推动工作的秘诀在于有一套“横向到底、纵向到边”的高效运转模式。

  在工作机制方面,市普查办分4组对接各区,根据普查企业数量、时间节点,挂图作战、倒排工期,并实行日通报机制,对进展滞后的地区采取督办、通报、约谈等措施。关键时间节点组织集中攻坚、通宵作战,确保提前完成各阶段任务。

  在队伍建设方面,珠海集众智汇合力,打造技术“智库”,在选择第三方专家团队时,充分融入人员配备、设备配置、技术能力、业绩实效等因素,确保各阶段工作高效运转。

  多措并举:“扣分制”量化质量考核,自动程序精准修改审核错误,“红黑榜”分级质量审核

  “普查成果最怕有数量没质量。”佛山市普查办相关负责人介绍,佛山共有各类普查对象8.03万家,约占广东省的13%。“对象全、数据准”是打好污染普查攻坚战的关键。

  为把好数据质量关,早在污染源普查启动之初,佛山就提出了“不漏一家、不掉一户”的大方向、大目标,加强细化管理,创新质控方法,全方位把控数据质量。

  佛山创新地提出“扣分制”,对质控工作进行量化考核。除普查员对企业现场100%复核、指导员15%复核要求外,专门针对市、区两级普查机构现场复核、资料复核提出了明确的量化要求,对指标缺漏、不规范填报、逻辑性差、与事实明显不符等情况实行严格的扣分制。审核评分表共计10分,单个固定源普查对象调查表审核评分低于6分的,视为不合格,要求重新入户调查。

  佛山还从环境管理需求出发,以用促调,充分利用固废管理、监察执法、区域环境整治等各类环境管理数据进行查漏补缺。入户调查以来,共新增危废企业约500家、涉水企业近600家、“散乱污”企业数百家,有力支撑了污染防治攻坚战基础性工作,普查数量大于佛山市第四次经济普查统计对象数量,数据成果扎实可靠。

  在普查数据审核与产排污信息核算的关键期,佛山市禅城区开发了审核错误自动批量修改程序,能够对某一类型错误实施自动识别、快速准确修改,推动审核效率提升10倍以上。南海、三水等区采用先易后难策略,分行业推进审核工作;顺德区将所有企业分成4类分步推进核算工作。

  中山市则实行每日调度,设立“红黑榜”,坚持分级质量审核,每日按比例抽取已核算数据,及时发现反馈问题,跟踪整改落实情况;汕头采取市、区普查指导员多级审核机制,在开展产排污系数核算的同时,同步提高系统的强制性审核、提示性审核通过率,夯实基础数据质量,减少核算返工率。

 

 

(摘自广东省生态环境厅【公众网】


0756-7260330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
Copyright © 2020 珠海德云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